科技创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 科技创新 > 正文

竞技宝竞技参加第十一届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16-11-16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选拔优秀作品参加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制如下竞赛实施方案:

一、基本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竞赛目的

引导和激励我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提高素质,促进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同时选拔出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及全国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

三、参赛对象

凡我校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含本科生、专科生)均可参加;获得2015、2016年度竞技宝竞技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的学生作品需参加比赛。(这些同学仍需要参加学院的初赛)

四、参赛作品类别及形式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制作、小发明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四大类。科技制作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小发明创造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等。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参赛作品需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科技发明类作品必须有论文要求详尽说明涉及的专业知识,运作原理,证明可行性)

五、参赛方式

1.作品申报。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 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2.凡以团队申报作品参赛的,团队负责人必须由2017年7月1日前仍在校的学生担任。

3.初赛由各学院独立承担。入围决赛作品均要求于2017年3月底完成详细、完整的作品,科技发明类尽量做出成品(或者在论文中证明方案可行性)。

4.每项作品须确定指导教师1-2名,注意区分指导老师和技术持有人的身份。指导老师需了解课外学术竞赛的有关规则,熟悉课外学术作品的各项内容,具有全面指导课外学术作品创作的能力,而技术持有人一般作为团队的一员,技术入股。若技术持有人具有指导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创作的条件,亦可兼任指导教师。

5.参赛作品须按照要求认真填写《第十一届“挑战杯”竞技宝竞技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见附件2)一式四份。

六、评审方法

1.资格审核

各学院负责对初赛申报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并对申报作品进行分类。

2.学院初赛

作品申报以学院为单位进行,学院组织初赛。初赛时组织评审小组对作品进行评审、选拔,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决赛,推荐的优秀作品必须经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的老师(与申报作品相同或相关领域的讲师职称以上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填写评审意见。参赛者需在2016年12月12日中午12点前提交申报书(附件2,一式四份)和参赛作品(论文形式说明作品的功能,结构,涉及的专业知识,证明作品方案的可行性,有专利的附上专利证书照片),参赛作品附在申报书后,不要进行装帧。所有申报资料均需上交电子文档(内容格式必须与文字档一样),电子档统一发送到1039807929@qq.com(备注上姓名学号,同时电子档要求以附件形式发送,不按规定发送的视为主动弃权)确定参加的的作品负责人请加入群488528431(备注格式年级+姓名+学号)。

负责人:吴鹏辉15637504353 杨攀13071731597

        王孟迪18317551824

4.决赛

学校评审委员会对决赛作品进行书面评审、观看实物演示及全校公开答辩,讨论确定决赛奖励名单及代表我校参加全省竞赛作品名单。其中,科技制作类、小发明创造类作品需有实物或模型参展(大型设计可以不用上交实物,小发明小制作类要求提交实物否则小发明小制作类没有实物影响评分)。在竞赛决赛阶段,同时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展览、活动。

七、名额分配

各单位推荐参加全校决赛作品的数量不得多于10件。

八、组织实施计划

1.报名阶段:2016年11月18日之前

2.竞赛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4月)

(1)2016年11月18日—12月12日,上报作品;

(2)2016年12月12日—17日,学院初赛

(3)2016年12月18日,学院向学校提交参赛作品;

(4)2016年12月20日— 12月30日,举办校级初赛;

(5)2017年1月—3月,参加决赛人员完善作品;

(6)2017年3月中旬,举行终审决赛;

(7)2017年4月,举办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

(8)2017年4月—5月,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九、奖励方式

评审委员会按照竞赛章程规定的设奖等级的比例评定出参赛作品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奖励获奖作品的作者和指导教师;以作品获奖数为基础,以学院为单位累计团体总分,对总分排名靠前的单位进行表彰。

十、工作要求

1.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确保工作效果。

2.各学院要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环节,加大人力物力支持,为每一个学生课题指定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难题,并对作品的真实性应严格把关,谨慎推荐。

3.各学院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术氛围,突出竞赛的品牌效应。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备总结、归档。学院级初赛总结(电子版和纸质版各一份,须附上初赛答辩照片)于2017年3月31日前上交校团委办公室。

附件:

1.第十一届“挑战杯”竞技宝竞技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作品汇总表

2.第十一届“挑战杯”竞技宝竞技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申报书

竞技宝竞技团总支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九日

Baidu
sogou